close
工商時報【曾家宏】
數位音樂是消費者最願意掏荷包消費的媒體服務,也是數位媒體商品中市場拓展潛力最大者。其中,推升數位音樂成長的主力為串流音樂,大數據分析又是支持串流音樂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重要功臣,促使Spotify、蘋果等,掀起一連串併購行動。
據國際唱片業協會(IFPI)揭露之數據,近年全球數位音樂市場持續成長,總營收於2014年與實體音樂首度交鋒,達到68.5億美元。
在台灣,根據資策會MIC於2015上半年針對臺灣網友之媒體使用行為調查,詢問將預算從紙本書、CD、第四台轉移至數位閱讀、數位音樂、數位影視之情形,發現高達60.3%的受訪者,將原本在實體CD之消費預算轉移至數位音樂,其消費替代情形較閱讀、影視內容更顯著。
串流音樂漸成主流
其中,推升數位音樂成長的主力為串流音樂,來自廣告與訂閱串流服務之收入佔比已達整體數位音樂之32%,包括瑞典、韓國等37個音樂市場,串流音樂的佔比甚至超過下載收入。大勢所趨下,一手建立iTune數位音樂下載模式的蘋果,也不得不低頭,將在本(6)月提供串流音樂服務。
串流音樂是基於雲端技術所提供的音樂服務,誕生於瑞典、被稱為「音樂界Netflix」的串流音樂代表業者Spotify,2014年營收成長45%,達12.2億美元;另一以串流音樂服務著稱的Pandora,今年第一季也有優於市場預期的營收表現。
有別於書籍、影視內容,多為「全神貫注」之使用情境,音樂對於消費者而言往往是扮演「陪伴」的角色,串流音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服務功能,是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或心情狀態,選擇平台,透過運算法提供的多樣曲風。
大數據分出國行李準備表才能把英文學好析,是支持串流音樂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重要功臣。
Spotify在2014年買下分析群眾收聽行為的公司Echo Nest,蘋果在2015年1月買下數位音樂市場偏好分析公司Semetric,Pandora於2015年5月收購Next Big Sound,都是著眼於樂迷使用行為與偏好的掌握,除了提供更符合期待的音樂產品,為商業客戶提供精準行銷之廣告投放建議,更是關鍵。
Spotify作為一家提供音樂公司,核心能耐不是製作音樂,而是運用網路資源,透過再分配,提供全新的服務體驗。
實體音樂擁抱網路經濟
不過,能擁抱網路經濟的不只有數位音樂,創立於1997年的摩登天空,目前已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音樂公司,近年打響草莓音樂節、摩登天空音樂節等音樂節品牌,2014年在中國大陸境內就有71萬人次參與,更成功進軍海外,去年在紐約登場,今年將前往歐洲、澳洲舉辦。
隨著消費者對於網路影音服務的接受度越來越高,儘管是從訴求現場感染力的音樂節起步,摩登天空也開始積極佈局網路新媒體服務,今年3月投資「POGO看演出」,4月推出「ModernSky Now正在現場」APP,提供音樂節、演唱會之直播服務,並整合票務、商品販售、社群互動等服務。
可以預見,摩登天空將不只是一個舉辦音樂節的公司,而會往一個提供音樂的網路服務公司移動。
跨網絡的合作經濟
未來學大師Jeremy Rifkin在2014年出版著作《零邊際成本社會》(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)中預言,共享經濟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模式,更直指「一切終將免費」,必須透過跨網絡的合作產生新價值。1999年Napster的點對點(peer-to-peer)音樂下載技術,是吹響數位音樂時代的第一聲號角,也是當時將實體音樂市場推向衰退的第一張骨牌;但「版權」一直是樂壇心中的痛,部分業者遂把重點放在版權的保障與限制,卻犧牲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。
分享是現在、也是未來網路世代不滅的核心價值,也是內容得以持續發揮影響力的關鍵,無論是數位音樂或實體音樂服務,如何運用網路促成跨網絡合作,將成為未來經濟的新常態。(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執行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)
閱讀書籍
512E20F8A2C4BB06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